成本管理之产量会计

2021-02-05

成本管理对获取利润来说十分重要。过去是生产出产品就能够卖出的“卖方市场”,现在已经变成了消费者不选择产品就无法售出的“买方市场”时代。

 

随着这样的时代变化应运而生的,就是产量会计这样一种成本管理的方法。

 

本文将对产量会计的概要和它与过去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进行说明。

 

产量会计的概念

产量会计是面向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之一。

 

从销售额中减去材料费和外购费等“为生产产品而花费的费用”即产量贡献(throughput)。

 

可以通过下式来记忆。

 

产量贡献=销售额-(材料费+外购费)

 

产量会计旨在减少不良库存,提高经营效率和利润。

 

过去的成本管理是以“生产的产品可以持续售出”为前提的。

 

这样,库存就会被当成资产来处理。因此,即使存在无法出售的库存也会被算入资产,计算上是被当作能够产生利润来处理的。

 

但是在产量会计中,不会将无法售出的库存看作是有利润的,只有产品售出后才会计算利润。

 

产品全部售出后,减去“销售产品时的业务费用” 即产量会计计算方式下的利润。

 

产量会计与成本核算的不同

过去的成本核算中是把库存作为资产来计算的。

 

在这种计算方式下,即使因为残留库存而出现亏损,计算上也仍有可能会出现高利润的情况。

 

这样可能会误导经营判断。

 

产量会计中,库存不再被当作资产,而是被当作材料费进行计算。

 

由下式可知库存(材料费)增加,产量贡献就会减少。

 

产量贡献=销售额-(材料费包含库存+外购费)

 

除此之外,过去的成本核算是如下计算利润的。

 

(过去的成本核算下的利润)

利润=销售额-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销售费用)

 

过去的成本核算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这种核算方式中会向所有产品分摊相同的间接成本,因此产量不断增加,间接成本的比重就会降低,看起来利润就会增加。

 

而产量会计计算利润时,不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用于生产产品的费用计入“材料费”,用于销售产品的费用计入“业务费用”。

 

这样,即使生产了大量无法售出的库存,计算上利润也不会增加。

 

(产量会计下的利润)

利润=产量贡献(销售额-(材料费+外购费))-业务费用

 

产量会计中的利润最大化

过去的成本核算中由于库存的处理方法和计算等的问题,存在“无论产品是否售出计算上看起来利润都会增加”的缺陷。

 

为了能够切实增加利润,产量会计中设定了以下3个明确的目标。

 

  • 使产量贡献增大
  • 减少库存
  • 减少业务费用

 

产量会计即“更高效地生产产品、消除无用的库存、减少所有流程中的费用就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种朴素的核算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从俯瞰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而不是只局限于生产现场。

 

结语

以上就对产量会计的概要、它与过去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进行了说明。

 

简单来总结一下,即:

产量会计是面向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之一。

 

计算产量贡献需要使用“产量贡献=销售额-(材料费+外购费)”这一算式。

 

产量会计和成本核算的却别在于,产量会计方式下即使生产了大量无法售出的库存,计算上利润也不会增加。

 

(过去的成本核算下的利润)

 

利润=销售额-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销售费用)

 

(产量会计下的利润)

 

利润=产量贡献(销售额-(材料费+外购费))-业务费用

 

为了能够切实增加利润,产量会计中设定了以下3个明确的目标。

 

  • 使产量贡献增大
  • 减少库存
  • 减少业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