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除交期、库存、生产时间之外,“切换设置”也是一项必须考虑到的因素。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切换设置需要多少时间?”“如何减少切换设置次数”等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生产管理需要考虑生产效率 制造现场希望减少切换设置次数
切换设置是无法产生附加价值的工作。在生产管理中,为减少切换设置次数,需要尽可能设法进行集中生产。实际上负责产品品种切换的是制造现场的员工们,切换设置次数增加的话对制造现场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但是,如果生产涉及多种多样的产品,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到切换设置问题。为了使生产品目均衡,有必要计划小批次生产。一旦想小批次生产,切换设置次数就会不可避免地增多。
制定生产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切换设置次数,也要考虑到切换设置时间。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说,要追求更高生产效率,希望把握切换设置所花费的标准时间,这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从A产品切换到B产品,需要花费几分钟,类似这样。
另一方面,以严格规定好的标准时间为基础制定生产计划,这种做法在制造现场并不受欢迎。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这是因为,制造现场很多时候也在努力缩短准备设置所花费的时间,谋求改善,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富余时间。一旦前一个制造现场出现延期或故障,会对下一步生产造成挤压,要在设置上挽回延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紧凑型的生产计划,问题就会更加棘手。
这样一来,越是进行生产管理,越是追求更高效率,就越容易使制造现场与生产管理之间出现鸿沟,容易陷入困境。
虽说如此,本来生产管理与制造部门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两边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呢?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用生产计划系统制定生产计划的工厂越来越多。生产计划系统中可以将各个工序的切换设置时间和作业时间用甘特图表示出来。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有些工厂直接将甘特图贴在生产现场。这张图除了可以确认生产计划,还有其他的作用。
制造现场很容易只关注自己所负责的工序。换句话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但如果能使用甘特图掌握整体工序的时间轴,就可以在整体的流程中找到自己所负责的工序的位置,从而可以回答“产品的生产提前期有多久?”“什么时候送至后工序比较好?”“自己的工作附近有哪些其他工作?”等问题。
通过俯视的视角,可以逐渐培养出对交期的意识,理解切换设置的必要性。如果能进一步将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的逻辑可视化,就能增加制造现场对生产计划的理解程度。
制约条件多种多样,无法减少设置次数的情况也是有的。这时如果能使用甘特图,让大家在视觉上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制定生产计划,可能就更容易得到制造现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