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写这篇原稿的时候,接二连三地报道了本田、丰田等日本知名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工厂的罢工问题。 在中国的生活水准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工人要求改善待遇这件事难道没有被考虑到吗?这个答案的线索可以在每天从中国来的新闻中找到。 事实上在日本以外的外资制造业企业的工厂,并没有发生同样的罢工。
这个原因和过去在中国国内的反日运动一样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 在日本也是同样,工人罢工,是工人自己使所属企业的业绩更加恶化,这样对工人自己也没好处。
那么,日系制造业和其他的外国资本的工厂有什么区别吗?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本地化的进展程度不同。 包括本公司在内,日本人特有的岛国根性再一次的阻碍了企业的全球化。 本田相关工厂的工人举着的标语牌上写的是什么您看到了吗?写着"中日员工工资相差50倍"(根据最近的新闻报道,在中国市场拥有压倒性的市场占有率的建机小松KOMATSU,发表了将当地法人包括总经理在内的所有干部都换成中国人,实施干部教育的制度)
是在考虑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吗? "世界工厂"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工资压力
进入2010年,最低工资(月薪)的调整在全国31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相同)的一半,即16省进行了。但是调整后的最低工资还是没有达到平均工资的40~60%这个适当的水准。 政府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有可能考虑实施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包括提高低收入层的收入水平。 "世界工厂"的低工资时代要结束了。
(JETRO 通商弘报2010年6月24日)
日系企业特有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日本被宣传后,又出现了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和他们相处需要特殊考虑这样的意见。
本公司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是在正式进军中国这5年之间,和很多的中国人接触后,了解到就算有各个国家特有的情况和想法,我坚信很多人还是想努力工作,获得成功,过更好的日子的。
一方面,与在本公司的日本总公司工作的中国人沟通时,我感觉到他们就算能很流畅地说日语,也未必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被作为成功导入系统的关键而常常提到的是,就算只有一个人也可以,培育一位可以和日本人无障碍沟通的当地人才,通过这个人对当地其他的人员彻底传达公司的方针,这是不可或缺的。
本公司在中国举办面向日本制造业的产品介绍研讨会的时候,与最初相比,只用中文进行讲演的方式慢慢变为主流了。 日本以外的外资企业的工厂,全部都是当地人员掌握着决定权运营着工厂,并利用IT与本国进行交流。
这个时候的共通语言是英语,这一点也是除了日本以外的外资制造业的共通特征。如果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用英语交流的话,可以减少交流上的不便。
下次介绍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总公司设置在中国的世界知名的太阳能电池公司)的事例。另外,也有海外工厂在使用M&A后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将邮件的语言统一为英文的事例。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E公司 F公司
职员人数(日本人) 10000(10) 500(2) 100(1) 7000(5) 250(3) 2000(5)
离职率 10%以上 10%以上 10%以下 10%以上 10%以下 10%以下
跳槽对策 福利待遇 奖励 本地化 充实教育制度 本地化 日本留学制定
日系制造业用户的问卷调查
(进行了回答的50家企业中,选出典型的6家企业。 离职率只有概算)
中国国内生产的方向性
在这样困难重重的状况之中,本公司和制造业的各位一样,必须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扩大业务规模。
下述内容是,引用登载于2010年6月27日的日本经济新闻(晨报1面)的不同地域的营业利益回收的比例的调查结果图表(调查日本经济新闻,对象:从大约400家上市企业的决算信息中算出)。
不只是这个资料的结果。本公司曾在2010年6月23~25日在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设计制造解决方案展"中出展。在展台中,也经常听到来自中国、越南、泰国等东南亚负责人提到为了对应急速增大的生产量,在认真考虑是否可以利用生产排程软件。通过这些事情我切身感受到,拓展东亚以及东南亚的市场,正是各家公司的当前课题。
不同地域的营业利益回收的比例
2010年6月的日本经济新闻刊登的调查结果。 大约400家上市企业与去年相比的利益动向。
中国存在着很大的需求,也很有魅力,但是潜在着"中国风险"这个在日本很难想象的危险性。生产面向中国国内的产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进入今年后本公司产品的业务内容,以制定生产流水线每天的日程计划为首,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生产设备,以及当生产量再增加时模拟对未来设备的投资,再到根据生产流水线的成本在时间轴上计算KPI的功能。
应这次的劳动问题,我们紧急向本公司的以日系制造业为主的50家中国用户做了紧急问卷调查。 可能因为内容是各位客户也很感兴趣的内容,所有的客户都进行了回复。 以下是提问内容和回答:
提问 |
回答 |
对于工厂的中国风险是什么呢? |
员工问题,工资问题,对应需要变动,确保材料,品质问题 |
工厂回避风险的方法是什么? |
日本型的劳资座谈会,业绩与工资的连动,强化与协力公司的关系 |
今后中国国内生产的方向性是怎样的呢? |
扩大方向,本地化,向内陆转移工厂,缩减产品等 |
其它 |
-(下面将会提到) |
日系制造业用户的问卷调查
对于中国风险的关心动向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考虑到各位是在急转直下的状况中忙得不可开交之时进行的回答,所以除了上述3个问题以外,我们设了"其它"栏,以便各位自由填写。
大体情况是,面对眼前的问题必然需要迅速地对应,所以大家都以坚决的态度进行了对应。 本公司的用户之中,日本的"大企业"的工厂比较多,所以也可以猜到他们事先已经准备了对策。
但是,面对将来的事情时,对应的态度各有不同。有沿着以前的生产计划进行扩大路线的企业;也有努力减少成本,包括其它国家在内考虑转移工厂的企业;还有从多品种少量生产转为生产自家公司的长期畅销产品,缩减产品构成战略的企业等,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另外,自由填写栏的答复中,总经理(=总经理相当于日本的社长)的意见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其中也有类似"工资的高涨,在考虑中国国内销售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已经不期待永久的低成本劳动力了。 在这样的状况下,公司为了能存活下来,必须提高现在拥有的生产力的效率。"等这样简单明了的意见。
殖民地的想法不会长久的
以下是笔者个人的意见,本来,制造业应该对那个国家的发展和那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做出贡献,不应该只求廉价的劳动力,以殖民地的想法建立工厂的话,是不会长久的。
中国国内生产中国国内销售,仅仅作为企业的商品战略以及销售战术的话,就算得到成功也不会长久。通过这次的骚动日本的制造业应该明白了,正因为是在其它国家,所以才需要比在国内市场更多地考虑将企业的利益回馈给生产国。
那么,本公司的商务内容是软件开发/销售,作为制造业的一种进军中国市场时采取怎样的战略才好呢? 笔者自己琢磨了一下。
利用生产排程软件这个追求生产效率的软件的功能,帮助日本的中国工厂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为这些日系制造业的供应商的中国本地工厂,提供具备了必要的最小限度功能的廉价生产排程软件,以提高其交货期回复的准确率。
最后,生产排程软件只是工具,介绍了上述的成功事例和失败事例。对于中国的工厂的用户(特别是从现在开始,打算导入生产排程软件的客户)进行公开。希望能成为参考资料。
实际上,本公司也正在计划迎接中国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日本来,开发面向中国的产品。 软件制造业,虽然没有生产设备等等的固定资产很难捕捉实态,但也要开始尝试中国开发中国销售。
关于中国国内销售,中国本地的制造业不仅成为日系企业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制造业的领衔企业之中,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出现了和日本的制造业并肩的企业了。
在中国本地企业中也出现了很多本公司的竞争企业。 不仅是生产排程软件的专门制造商,还出现了在基干系统的导入市场占有率上席卷了中国市场,并且打算进军亚洲市场的ERP供应商。
在中国国内设置总公司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因其技术能力进军全球。下次,改变以往的视角,将会基于对这家公司的CIO的访问内容,介绍如何利用IT战略进军全球。
Asprova Corporation
副总经理 藤井贤一郎